新闻动态

铭记历史 致敬荣光 ——我院师生积极参与九三阅兵

     日期:2025-09-09      访问次数:

2025年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院共9名师生加入到纪念活动北语服务保障团队。其中,辅导员孟雪老师担任志愿者服务保障团队带队教师,8位同学分别作为志愿者及合唱团成员参加活动。他们共同亲历了几个月的刻苦训练和阅兵现场的全过程,也共同见证了这场缅怀历史与倡导和平的盛大纪念活动。


孟雪老师(右一)和志愿者服务保障团


能够作为北语志愿者服务保障团队带队教师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感动”。

首先是感动我们生逢其时,能够享受这个时代赠予的荣耀。回顾过去,万千志士舍小家顾大家,在危亡之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0载岁月,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浴火重生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那些在烽火中淬炼的精神火种,早已融入民族血脉,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蓬勃的力量。如今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谱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史诗,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大国的风采和担当,这是时代赠予我们的荣耀。其次是感动我们何其有幸,能够拥有这份责任带来的荣誉。纪念活动活动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递和平、凝聚力量的重大场合,既是对抗战历史的深情回望和庄严致敬,更是对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美好展望,能够为此次活动服务是极其宝贵的机会,也是令人骄傲的荣誉。最后是感动参与合唱和志愿服务的同学们,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把整个暑假时间投入训练,秉承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在生动实践中践行着青春誓言。阅兵当天,我们站在庄严肃穆而又恢弘震撼的现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这项伟大的事业,满怀着自豪感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


【合唱方阵】


欧阳星宇(左三) 2023级语言与人脑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为一名北京语言大学广场合唱团队员,从初排到正式演出,我们历经了数十场演练、超过一万五千小时的训练,最终站在天安门广场,以暖场歌声致敬历史、接受检阅。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化作澎湃的音符,汇入时代的长河。

北语广场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都饱含对合唱艺术的热爱和对这次重大任务的敬畏。在那些汗水浸透的日子里,我们共同面对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训练——从发声的位置到气息的控制,从音准的校准到声部的融合,从动作的角度到表情的管控,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我们彼此鼓励、互相纠正,在一次次疲惫边缘携手坚持,在重复中追求极致,在平凡中凝聚非凡。

合唱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的回响。当我们唱起《松花江上》,悲怆的旋律仿佛带我们回到那片饱受苦难的土地;当《太行山上》的歌声响起,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坚毅的背影与连绵的山峦融为一体;《保卫黄河》那排山倒海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民族不屈的怒吼;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则让我们以最真挚的嗓音唱出对历史的回答、对未来的信念。每一首歌,都不只是一段旋律,更是一段历史的注脚、一代人的精神图腾。

最让我终生难忘的,是站在天安门城楼对面,迎着晨光高声唱起《歌唱祖国》的那一刻。手中的国旗随风扬起,天空中和平鸽与彩色气球一同飞舞,让人感到战争年代的硝烟已被彻底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明亮、繁荣、自信的中国。歌声中,我热泪盈眶——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自豪与感动,是个人与家国最深切的共鸣。

八十年过去了,历史的回响从未远离。抗战精神在这一刻被赋予新的意义——它藏在每一次训练的坚持里、每一次彼此的关照里、每一次无声的奉献里。我们不是战场上的士兵,但我们是和平年代里的歌者,以青春之名,把对祖国的热爱谱进旋律、化作行动。


姚祎芃 2024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


何其有幸能够以青春的姿态与盛世同频,何其自豪能够在祖国的心脏携歌声共振。在这场青春与历史的双向奔赴中,我很骄傲能作为阅兵仪式广场合唱团的一员,用嘹亮的歌声回望往昔的烽火岁月、守护先辈的浴血荣光、传承血脉相连的红色基因。我会铭记那声“九一八”后攥得紧紧的拳头,以及《在太行山上》前奏时日出东方的时刻,我会怀念三声“保卫”所承载的递进情绪,以及歌唱祖国时的颤抖声音……在音符的回响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无形力量正在不断具象化。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也正在为赓续不断的抗战精神注入全新的活力,“强国复兴,有我担当”,它是中华儿女言为心声的铿锵誓言,更是众志成城挺膺奋斗的光荣使命!


马天麒 202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


大家好!我是阅兵式广场合唱团中的一员。其实在最开始辅导员老师打来电话,询问我相关意愿的时候,我对于即将要参与一场什么样的活动是完全茫然的,而是在训练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才愈发感觉到自身责任的重大。这一路上有过一些自身工作实习与训练安排冲突,需要割舍前者的抉择;也有过外出训练到凌晨,回到寝室倒头就睡的疲惫;还有过因为训练频繁,无法离校时对家人的思念。但是当我真正站在广场上,唱出属于我们的声音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看着五星红旗缓缓上升,人民军队从我们眼前威武行进,以及和平鸽从身后蜂拥而出,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我觉得这一路上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最后的光荣,更是对我们爱国心、责任心和顽强意志的淬炼。反法八十,广场有我!愿祖国繁荣富强,愿人民幸福安康!




【核心区观礼台】


任雯 202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


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庄严时刻,我作为一名观礼台区域的引导志愿者,肩负着为与会嘉宾指引观礼席位、服务设施方位的职责。

为了这一刻,我们参与了两个月系统而专业的岗前培训。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远超简单的体力付出——它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历程、一场精神的锻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所有付出,都是为了以最专业的态度、最饱满的敬意完成使命,用当代青年的实际行动向历史致敬,展现新时代的风采。

活动当日,当我看到各地的人们怀着肃穆而激动的心情汇聚于此,我深切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场纪念活动,更是整个民族对革命先烈共同表达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是亿万同胞对和平未来的一致冀望与坚定守护。最令我动容的是离场时分,嘉宾们纷纷向我们致谢,那一句句“辛苦了”顷刻融化了所有疲惫,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自豪。连续数小时站立服务的辛苦,在这份真诚的认可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平凡的岗位同样绽放光彩。每一次准确的指引、每一回及时的帮助,都在书写志愿服务的价值。“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堂生动而深刻的“大思政课”,已成为我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邱美延 2023级语言学专业本科生


作为西红观礼台的一名台前落客志愿者,当典礼结束,我们走出中山公园时看到的场景成为了我终生难忘的记忆。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壮丽的天安门城楼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巍然屹立,云朵被渲染得如同绚丽的油画背景。也正是在这一刻,成千上万的和平鸽与气球腾空而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铺展成一幅壮美的画卷。

我站在人海之中,四周是洋溢着幸福与朝气的一张张笑脸。大家共同仰望着这片景象,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那一刻,热泪盈眶的我不仅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更仿佛看到了抗战先烈们欣慰的目光——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正是如今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祖国。

送别嘉宾时,我们微笑着挥手致意,他们也以笑容和挥手回应。有嘉宾眼含热泪与我们击掌告别,无声的情感在心中交汇涌动。这一切让我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共同守护的盛世,这就是历史与当下交织的美好。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这一切的意义!


张盈  2022级语言学专业本科生


作为一名参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阅兵活动的台前落客志愿者,我深感荣幸与自豪。儿时的我从未想过,能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站立于长安街畔,亲身参与这场国之盛典。

第一次演练中,当我站在观礼台后,蓦然抬头,巨大的毛主席像映入眼帘——那一刻,庄严与感动如潮水般涌来。仿佛历史的洪流奔腾而至,先辈们的奋斗与牺牲历历在目,令我肃然起敬。

活动当天,在迎接部队的重要嘉宾,尤其是那些老兵时,我内心充满了敬重。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英雄。我专注地为每一位指引方向,希望以最周到、贴心的服务,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

活动结束时,在欢送老兵离场的时刻,一位勋章满襟的老兵爷爷对我说道:“小姑娘辛苦了。”这一句简单的问候,却让我连日的疲惫顷刻消散,心中充盈着温暖与力量。我深知,自己所做虽只是微小的一环,却意义非凡。它连接着沉甸甸的过去与熠熠生辉的现在,让历史的回响延续至未来,让英雄的精神永被传承。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远近端路线引导】


刘奕佳 2023级语言学本科生


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这个暑假,看到这么多同学为了同一件大事而全力以赴,我内心深受感动。我们小组的点位在故宫,主要负责停车场的车辆引导。我们曾见过凌晨三点的故宫,也走过烈日炙烤下的漫漫长路。但当观礼人员以笑容回应表达认可,当我们切身感受到现场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便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如此值得。

这次经历深化了我对参与重大活动的理解,也让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对自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本次服务,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抗战历史。从培训、参观,到活动与实践,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探寻这段历史背后的抗战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支撑我们跨越一个又一个难关,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步履坚定、行稳致远。

山河万里,我们虽站在荣光背后,却同样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与我们同频共振。这是北语青年响应国家号召、践行青春使命的一次实际行动!值此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让我们致敬先烈,吾辈自强,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刘思雨 2024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本次活动中,我同时肩负着志愿者与带队老师的双重身份,这也意味着承担双份责任。除了完成志愿服务任务之外,我还要负责志愿者团队的宣传与管理等任务。活动期间,我不仅是一名服务者,更是一名协调者,需要实时关注每位志愿者的状态,及时调配人手、处理突发情况,确保全流程顺畅有序。

我所带领的30人志愿者小组负责北京会议中心远端集结点的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引导管理人员有序集结、在休息区等候,并协助完成签到与安检等。尽管我们无法亲临天安门活动现场,无法亲眼见证那历史性的时刻,但当我引导数千名观礼人员有序登车,尤其是协助年迈的英烈后代与家属顺利前往活动现场时,我深切体会到:这场盛大的纪念活动犹如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而我们这些远端志愿者,正是其中虽不显眼、却不可或缺的齿轮。

抗战精神从来不止于烽火年代的壮烈,更体现在和平时期的坚守与奉献。八十年过去,枪炮声早已消散,但那份担当与勇气,正以新的形式传承于我们这代青年身上。能够为这样的历史时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已成为我平凡青春中最荣耀的注脚。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愿意始终站在需要我的地方。最光荣的时刻,不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为何而坚守;最青春的奉献,不在于被多少人看见,而在于看清自己的价值如何与祖国的需要紧紧相连。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使命在肩,青春报国。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全体师生将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不负韶华、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 联系电话  : 010-82303926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 邮编  :100083
  • 学院微信公众号

    团学公众号-言科青语

    Copyright © 2025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