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院李宇明教授一行赴港参加“多元文化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学术研讨会”

     日期:2025-05-04      访问次数:

2025年4月12日,由中华教育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香港语言研究中心承办的“多元文化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环中商艺术大厦会议大厅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内地与香港近40位语言专家学者、幼儿园管理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幼儿语言教育的挑战与创新。我院李宇明教授和刘晓海副院长受邀参会并作报告。  



李宇明教授聚焦幼儿语言发展的核心议题,以《谁在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为题,指出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改善儿童的语言环境(包括积极营造多语环境),提升儿童与社会语言互动的频次与质量,是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特别是语用能力,进而发展儿童心智的根本举措。由此生发出的科学问题是:儿童的语言环境是怎样构成的?谁在与儿童进行语言互动?亦即谁在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李宇明教授指出,与儿童常有接触者,称为“涉儿人群”,他们与儿童相关的语言行为和语言产品,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涉儿人群包括家庭、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社会其他有关职业,家庭中有父母、祖辈、同胞、家政人员、其他亲友等;教育机构有托儿所人员、幼儿教授、特教教师、校长等;医疗机构有产科医生、儿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眼科医生、涉儿康复师及医疗产品提供商等;其他还包括儿童教材编写者、儿童读物作者、儿童音像制品制作者、儿童智能产品设计者、儿童活动场所设计者与管理者、儿童教育、卫生、服务等行业的政策制定者等。儿童的语言能力就是在与这些“涉儿人群”直接或间接的语言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及时了解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状况,创造利于儿童语言发展及心智成长的社会语言环境(在香港地区要充分利用好多语环境,提升儿童多言多语能力),减少对儿童的语言暴力,屏蔽不适宜儿童的语言产品,需要提升父母的语言能力,需要提升其他涉儿人群的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这是儿童语言学和儿童语言教育的一番新天地,亟待开垦。             

刘晓海副院长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和香港语言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详细介绍了“香港幼儿普通话发展测评(HKPPDA)”的研制情况。报告指出香港儿童身处多元语言环境,如能对其语言发展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估,将非常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乃至综合发展。HKPPDA以“科学性、趣味性、在地化、数智化”的有机统一为测评原则,涵盖普通话知识与技能、理解与应用等测评维度,努力实现“以测促学、以测促教、以测促用”的测评目标,将更好地满足香港地区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普通话学习需求。        

本次研讨会由香港大学沈雪明教授主持。香港大学谢锡金教授、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副主席田小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梁丹丹教授、国际培幼会总干事萧美娟博士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实践方法做了分享,探讨了香港多语环境下幼儿普通话测评的挑战,提出在多语言环境中应注重语言输入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呼吁善用香港“两文三语”的多元语境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语言生态,并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语言资源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提供支持。香港教育大学幼师校友会麦谢巧玲主席、香港耀中幼教学院时萍教授、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方明荣园长、河南省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岳亚平教授、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胡理业教研员聚焦实践案例与测评工具,生动展示了多元语言资源在幼儿综合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分享了如何利用生活场景构建幼儿口语发展场域,介绍了国际幼儿园的多元文化语言教育实践。 

香港教育大学施仲谋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评估即学习”的全新理念,他强调香港作为多元文化社会,幼儿语言教育和测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次研讨会为内地与香港的幼儿语言研究与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立足多元文化,科学规划实施,香港的幼儿语言教育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前景。 


 


  • 联系电话  : 010-82303926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 邮编  :100083
  • 学院微信公众号

    团学公众号-言科青语

    Copyright © 2025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