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16 访问次数:次
2023年11月9日上午,武汉大学文学院暨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赵世举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语言研究的理念与分野”的精彩院庆讲座。此次讲座在综合楼1223会议室举行,该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饶高琦老师主持,语言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彭恒利、语言科学院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中心石绍浪老师出席,另有校内师生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赵世举教授首先提出此次报告的关键问题:语言研究为什么?做什么?他认为,当前语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讨,从而才能更好地解决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理念迷思、行动困惑、生存困境和他人不解等困境。而后,赵世举教授从三大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是对语言研究理念的再认识。赵教授通过回顾中外语言学史的发展,得出结论:语言为用而生,语言学为用而兴,语言学就是为“经世致用”而产生的。语言学是个极富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的学科。服务为本、经世致用是语言学的主流传统,也是一切学术的根本。
二是语言学的缘起和优良传统。语言学是个非自发性学科。其兴起并非自发的,不是就语言、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是为了其他的需要而研究语言。语言学的传统用武之地是典籍诠释、哲学思辨、语文教学、宗教传播、思想阐发、战争需求、现实之需等。服务为本、经世致用是当代语言学应该发扬光大的。
三是语言研究的分野及其关系。语言最为突出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对工具的研究有两大基本维度:“体”——本体;“用”——功用,包括语言使用和语言应用。据此可把语言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领域:语言本体研究,探索语言系统的基本规律;语言使用研究,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语言应用研究,研究语言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这三大分野间的关系是体用一体,相互联系,互为依存。体缘于用,用存于体。研究“体”,必须联系“用”;研究“用”,必须基于“体”。它们之间不可偏废,同等重要,只是立足点和侧重点不同而已。
综合多方面来看,赵教授总结提出语言学者理应具有全面的语言观、正确的学术观以及社会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全方位关注和积极研究各种语言问题,尤其是重大现实语言问题,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尽责任。赵世举教授的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们的热烈讨论,本次讲座也在热烈的交流和掌声中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后续更多院庆讲座。
学院微信公众号
团学公众号-言科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