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0-07 访问次数:次
2022年9月23日下午14点,语言科学院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邀请国际知名语言学家Christine Lamarre(柯理思)教授讲授的系列报告第二讲:汉语方言关联位移标记类型初探(暨“语言科学大家谈”第九讲)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福祥研究员主持,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界同仁参加。
柯理思教授从关联位移标记和趋向标记的交叉和界限讲起,重点讨论了汉语方言中“VP来”“VP去”中“来”“去”是否适用关联位移标记,汉语北方方言中“目的助词”跟其他语言的关联位移标记有哪些特点,以及汉语北方方言中“目的助词”有哪些类型等问题。
柯理思教授首先从方言论著、早期官话文献、传教士记录的文献方面回顾了汉语方言中的“VP来”“VP去”中“来”“去”不同分析,试图用关联位移的框架来处理“VP来”“VP去”中“来”“去”类目的助词。而后从七个参项考察了北方话中关联位移标记的类型学特征,分别为:①位移的方向、路径;②标记的数目;③动作和位移的先后关系;④与目的动作的施受关系;⑤关联位移标记和趋向补语的关系;⑥兼用前置动词和后置关联位移标记的“去VP去”“来VP来”;⑦标记的来源。最后从目的助词在语音上和趋向补语的分化、目的助词在弱化音变上和直指动词的分化、入句时“来VP来”“去VP去”的强制性、目的助词和哪些动词搭配组合、目的助词“来”“去”的对称与否、意愿句和祈使句中的不同标记等方面判断目的助词、直指动词和趋向补语三者的交叉和分化,从而实现对北方话关联位移标记进行分类。
本次讲座从北方方言入手考察关联位移标记相关表现,切入角度新颖,理论与事实并重,富有前沿性和启发性,充分展示了关联位移范畴的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在讨论环节,参与讲座的同仁与柯理思教授就汉语的关联位移标记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院微信公众号
团学公众号-言科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