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9-21 访问次数:次
2022年9月16日下午两点,语言科学院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邀请国际知名语言学家Christine Lamarre(柯理思)教授讲授的系列报告第一讲(暨“语言科学大家谈”第九讲)在线上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语言科学院院长曹文研究员主持,讲座吸引了校内外近800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
曹文院长主持讲座
Christine Lamarre(柯理思)教授
线上讲座参与成员
此次讲座主要介绍语言类型学中关联位移范畴的研究现状,回顾了“关联位移”范畴的建立,介绍了典型的关联位移案例,阐释了关联位移的参照项、分布等问题,思考了关联位移范畴对汉语研究的适用性,指明了“关联位移”研究的新趋向。
腾讯会议直播
柯理思教授梳理了“关联位移”范畴的建立和特点。关联位移是指表达动作相关的“背景位移”的动词语法范畴,相关标记(词缀、附着词等)通常附在动词上。该范畴最早由研究澳大利亚中部土著语Kaytej的学者Koch(1984)提出,它与直指方向密切相关,其主要参照项之一是动作与位移的先后关系:动作前位移(主要类型)、与动作同时位移和动作后位移。关联位移范畴并非罕见范畴,而是广泛分布于除欧洲语言外的语法范畴,中国境内的藏缅语、通古斯语等也有典型的关联位移,只是不同语言里其复杂程度不同,而且它们在是否具有专用的形态表达上也相互区别。由于关联位移标记和趋向词缀共同标注空间位移,二者可能同形(如藏缅语),Guillaume & Koch(2021)等因此将趋向标记排除于关联位移表达系统之外。关联位移范畴的确立,挑战了Talmy(2000)的运动分析框架,有助于分析非动词词根表达的位移范畴。柯理思教授最后指出今后关联位移范畴的研究方向,赞成考察关联位移时,除关注彻底形态化的标记外,也关注其他语言手段,并探讨其来源和语法化过程,同时,宜持续关注“去找去”类冗余结构。
讲座结束后,柯理思教授与在线师生进一步交流探讨了相关问题。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极具启发性,为汉语位移现象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和分析框架。
Christine Lamarre(柯理思)教授回答问题
下次讲座问题预告
今后四周,柯理思教授将继续讲授汉语中的关联位移和汉语身体词汇语法问题,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学院微信公众号
团学公众号-言科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