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9 访问次数:次
2021年11月5日下午两点,我院主办的“语言科学大家谈”系列讲座第六讲在综合楼B座1211举行。此次讲座邀请语言科学院驻所研究员刘敬华老师担任主讲,讲座题目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初等词语的词义分析和归类”。讲座由语言科学院副院长黄伟老师主持,校内数十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在讲座中,刘老师首先明确提出“词汇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中词汇教学的概况,指出词汇分析和归类的重要性,同时用“成为、传、希望”等词举例来展现词义的复杂性。
【刘敬华老师开讲】
接着,刘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词义分析中的义素、义位和义项等重要概念,并对单义、多义、兼类词进行考察。刘老师特别提出,在《现代汉语词典》和《<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解读》中标注不一致的兼类词尤其值得关注。
随后,刘老师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初等词语的词义分析,对《标准》中初等词语的词义归类进行了说明。刘老师从上下位词的概念、语言的语义分类和科学分类等角度展开,参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对分析出的词义进行标注和归类。
最后,刘老师从认知、教学、词典三个方面总结了词义分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强调,每一种语言的词语义类都会体现该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分类,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时,母语的词语分类体系已存在。对这一点多加关注,在实践中有助于后续的词汇教学。
讲座结束后,刘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探讨交流,并解答了相关问题。本次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加深了师生们对汉语词汇中有关词义分析和分类的认识,并且促发了大家对词汇教学的思考。
【互动讨论环节】
未来,语言科学院还将陆续推出更多专题的学术讲座,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图片| 杨婷文
文字| 王宏杰
审校| 成晨 周美霞 杨婷文
学院微信公众号
团学公众号-言科青语